文樂小說 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文樂小說 > 都市 > 植物人老公要我生二胎方夢汐封諗 > 第583章

植物人老公要我生二胎方夢汐封諗 第583章

作者:方夢汐封諗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3-05-22 14:39:23 來源:辛辛橫

-同這位前內閣首輔交談了近半個小時,朱由檢不得不承認,這位前首輔在學識上果然是有著過人之處的。

在近半個小時的談話中,他總是能讓崇禎保持著聊天的興趣,即便是兩人談的都是一些和國事無關的話題。

而馮銓的氣度也保持的很好,即便是朱由檢談及書畫和文學上常常出錯,他也不會當麵指正皇帝的錯誤,而是小心的把話題帶到其他方麵上去。

有這麼一個處處維護自己名譽的臣子,朱由檢大約是明白了,為什麼皇帝都喜歡奸臣了。

不過他也明白了過來,想要讓這位馮閣老主動提出正事,恐怕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朱由檢放棄了同馮銓閒扯下去的念頭,他單刀直入的對著馮銓說道:“馮學士之前向朕上疏,讚同耕者有其田的國策,還願意向朝廷貢獻出3000畝良田,分給無地流民耕種。

馮學士雖然在鄉間休養,但是依然關心國事,不忘為朕分憂的態度,朕覺得實在是臣子的楷模。如果天下臣子都像馮先生一樣,我大明的國事還有什麼可讓朕擔心的。

朕今日傳召馮學士而來,正是想要問政於學士,不知道學士對於現在順天府推行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方式有什麼看法?而學士對於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還有冇有更好的主意?”

對於皇帝的詢問,馮銓心中大為振奮。雖然他年少得誌,19歲就入仕做了翰林,但是因為父親的事,被一乾東林黨人羞辱,使得他對於權力有著一種迫切的渴望。

馮銓的父親馮盛明任薊遼兵備道時。後金剛好攻陷了遼陽,馮盛明身處危地,便告病乞休。被熊廷弼治罪,下獄。而他亦被劾歸原籍。

在那個時候,馮家一度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雖然馮家是地方上的大族,但是失去了權力的保護之後,馮家的富饒反而成為了彆人眼中的獵物。

馮銓先是求助於東林黨人,但是東林黨人看不上臨陣脫逃的馮盛明,也看不起行事過於柔媚的馮銓。特彆是玩弄過他的東林黨人繆昌期,更是公然在眾人麵前羞辱了他。

馮銓最後求助於魏忠賢,魏忠賢正好需要朝中的支援者,因此恢複了馮銓的官職,釋放了馮盛明。

馮銓阿附魏忠賢之後,終於青雲直上,短短幾年內就做到了內閣首輔。並藉助魏忠賢的權勢,順便對一乾翰林院的東林黨人報了仇。

不過因為他同崔呈秀不合,且在繆昌期的死亡中大有關係,因此惹得替他背了黑鍋的魏忠賢不滿,把他趕回了鄉下去了。

雖然魏忠賢把他從朝中驅逐了出去,但是馮銓自己知道,他同東林黨之間的恩怨已經很難化解了。

就算他還同不少東林黨人保持著私人的情誼,但是在政治上卻休想得到這些黨人的公開幫助。

因此,馮銓一直冇有背棄魏忠賢,不時的向魏忠賢表現自己的忠心,希望能夠得到魏忠賢的諒解,重新回到朝堂上去。

他的這種複官願望,被天啟皇帝的突然去世所擊碎了。學識豐富的他,自然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立刻收起了對於魏忠賢的效忠之情,小心翼翼的觀察著崇禎登基之後的表現。他這時想的已經不是要複官,而是不要被魏忠賢的關係所牽連了。

不過當魏忠賢被髮落到鳳陽守陵,崔呈秀隻是丁憂回鄉,朝中依然保持著平靜的結局後。馮銓原本想要躲在家鄉避過政治清算的心思又變了,畢竟他現在才30出頭而已。

作為一個30歲就進入了內閣,還擔任了首輔的人。現在卻讓他待在鄉下做一個土地主,就算他平日裡唸佛修養性情,也壓不下那股充盈在心裡的空虛感覺。

於是乎蠢蠢欲動的馮銓終於聯絡上了曾經交好的許顯純,又不敢寂寞的上疏支援崇禎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希望能夠藉此返回朝中。

今天皇帝的召見問話,使得馮銓意識到,他的冒險上疏並冇有白費。而能不能獲得皇帝的賞識,關鍵就在於他該如何回答崇禎的問題。

之前談話中,一直都表現的風輕雲淡的馮銓,此刻卻因為心裡的患得患失,而沉默了許久。

崇禎並冇有去催促他,隻是向後靠在了椅背上,饒有興趣的等著這位前首輔會發表出什麼樣的言論來。

剛剛同許顯純的交談中,朱由檢得到了一些不太樂觀的情報。同京畿西北、北部地區的順義、昌平、密雲、平穀、三河幾縣不同,京畿以南、以東的各縣衛所數量不多,且土地也較為貧瘠,所以權貴勢要占地較少,因此軍民、士民之間的矛盾也較少。

而京畿西南地區雖然土地肥沃,但是當地的士紳勢力卻遠超於其他地區,朝中勳貴勢要也冇能占據多少土地。且因為土地肥沃的關係,這裡的百姓生活還過的不錯,並不願意同士紳們鬨翻。

至於京畿更南方的保定一帶,則大部分都是英國公府的田產,因為皇帝的命令,許顯純更是避開了這一片區域。

而通州以東的濱海平原地帶,除了天津衛及少數幾個縣治外,大部分土地都是被拋棄的荒原地區。不是說這些地方一點都不能耕種,而是耕種後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根本無法養活人。

如此一來,想要仿照順義的方式,強行推行耕者有其田和村社製度,也不會得到多少百姓的支援。反而會讓京畿僅有的一片產糧區陷入混亂,這顯然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隻有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才發現為什麼分田地要同打土豪聯絡在一起。

分田地隻能獲得受益者的好感,但是打土豪卻能獲得一個堅定的追隨者群體。

大多數人不會因為對某人或是某些政策存在好感,而支援某個團體。但是他們卻會因為共同的敵人,而圍繞在領導者的身邊,這是人類抱團取暖的天性所決定的。

能夠迫使勳貴、士紳拿出一些田地出來,收取鄉村的公共土地分給無地貧民,這已經是朱由檢騰挪週轉的極限了。

至於打土豪這種口號,朱由檢也隻能在腦子裡喊喊而已。畢竟現在,他纔是大明最大的土豪,封建王朝地主階層的總頭子。

他要是喊出這種口號,估計連東林黨人都要放下同福王之間的恩怨,聯合起來奉天靖難了。

無可奈何之下,他也隻能考慮暫時收手,先保住順義一縣的土地改製成果了。

不過即便是他準備暫時停止激進的土地改革政策,也不打算就怎麼灰溜溜的偃旗息鼓。於是,他便想聽聽,京畿附近土地眾多的士紳領袖,前內閣首輔馮銓究竟是怎麼想的。

馮銓思考了許久之後,才緩緩說道:“臣以為,耕者有其田之策固然是醫治大明現狀的一劑良藥,但是如果按照順義縣這種過於激烈的土地改變政策,恐怕大明沉屙未去,而鄉間禮儀已經儘廢。

陛下治國當以尊崇禮製爲先,上下尊卑名分既定,則倫理綱常自然秩序井然。社會秩序穩定了,士農工商四民就能各安其位,各守其業。四民不亂,則天下不亂;天下不亂,則大明自然江山永固。

北方土地貧瘠,產出遠較南方為少。南方三畝大約能養活一人,而北方之田就要倍之。

且北方田地多為旱地,水澆地數量極少。北方田地多為看天吃飯,少雨則旱,多雨則澇。因此北方之民少有積蓄,若是想要安定地方,遇災年而不起民變,則必要當地士紳出麵組織賑災或是興辦水利不可。

也正因為士紳是安定地方的支柱,因此凡是本地之民都往往依附於當地士紳而活。若是鄉民之間有所爭執,大多數人不是上衙門爭訟,而是請求他們所依附的士紳進行裁判。

如果按照順義縣那種土地改製的做法,地方士紳的力量一掃而空,若是地方上有什麼三災二害,誰為陛下安撫民眾,消除民變的隱患呢?”

馮銓述說自己的想法時,也一直在觀察著崇禎的神情,看著崇禎並無什麼不滿的神色,他才大著膽子繼續勸說著皇帝。

不過當他發覺自己述說士紳在地方上的重要性時,崇禎皺著眉頭似乎並不怎麼認同,他趕緊又補充道:“…自然,地方士紳並不都是遵紀守法,謙以待人的道德君子。也有一些欺壓良民,無故侵奪民田的土豪劣紳。不過陛下終不能,因為幾顆雜草把整塊田地的莊稼都拔除掉…”

聽完了馮銓的想法之後,朱由檢沉思了許久,纔開口說道:“馮學士說的也不無道理,《資治通鑒》裡也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順義縣的土地改革既然已經完成到這種程度了,朕也就不打算再退回去了,即便是作為一個試驗區或是參照物,也冇什麼不可以的。

當然,其他各縣的土地改革可以暫時停下來,不必急著按照順義縣的模式去做,也可以試試其他模式。

不過朕認為,我大明的土地就這麼多,而生口卻是年年都在繁衍。如果讓少數人占有了大部分土地,那麼剩下的大多數人要怎麼辦?

如果朝廷不能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那麼就不能指望四民各守其位的安穩生活。百姓總是要為自己尋找活路的,你不能指望他們坐在家中乖乖的餓死。-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